您的位置  男性保健  性爱保健

夜深了,千万不要盯着娃娃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夜深了,千万不要盯着娃娃看……

全文高能,胆小慎读

前阵子,《釜山行》的导演延尚昊确认,发生在同一电影宇宙的《半岛》,将在今年夏天于韩国上映,钟意丧尸片的同学可以搓手等待了。

对《釜山行》印象深刻的观众,不会忘记电影开头时出现的指挥人偶。 它拥有接近人的外表,却没有人的表情, 一出现就把人带入异样又肃杀的气氛中,带来强烈的不适感。

图片来源:电影《釜山行》

除了类人的人偶,与之类似的娃娃也常常成为电影中的恐怖担当,甚至可以串起整个剧情。

导演时常运用这类「似人而非人」的角色,来渲染气氛,增加观众观影时的恐惧情绪。

比如,《招魂》中的安娜贝尔娃娃,穿着雪白的裙子,披着蓬松的头发,却透露着诡异。

高能预警

左滑查看

图片来源:电影《招魂》

《死寂》里面的人偶,不仅在面部表情上与安娜贝尔神似,在恐怖效果上也有几分类似。

高能预警

左滑查看

图片来源:电影《死寂》

实际上,恐怖角色的外形设计,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导演有意将这些角色,设计成「与人相似、却又不完全类人」的样子,把观众带到「恐怖谷效应」之中。

恐怖谷效应:似人非人,最恐怖

所谓「恐怖谷效应」,由时年 43 岁的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在 1970 年首先提出。

它指一些人面对那些与活生生的人或动物非常相似、但又不全像的时候,产生反感、厌恶、甚至毛骨悚然等情绪反应的一种现象。

什么叫「像又不像」呢?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这些「娃娃」,再给你看一个生动的例子。 《咒怨》电影里的一个孩子曾给大多数观众带去心理阴影,他拥有孩子的外形,但和正常人相比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高能预警

左滑查看

图片来源:电影《咒怨》

森政弘的理论指出:

  • 在机器人不够像人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它们越像人越有好感;
  • 但是,到达某个 拐点之后,这种正相关的效应 会突然消失,好感度因为机器人「更加像人」而骤降。

如果我们把这种相关性绘制成一条曲线,会发现在「似人非人」阶段,会有一个好感度快速下降区间,也就形成来所谓的「恐怖谷」。

在恐怖片中常会出现的尸体、假手、僵尸、能剧面具都处在这个谷底,让人不舒适到不愿意注视。

图片来源:网络

越过恐怖谷,一旦机器或者角色又足够像真实人类,我们对它的好感度又会迅速攀升。

比如《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产品「瑞秋」,在影片中的设定强调复制人拥有人的情感,与人类难辨难分,这一角色的设计就飞跃了恐怖谷,反而有美美的感觉。

图片来源:电影《银翼杀手》

另外,森政弘的恐怖谷还发现,会动的「类人物体」,在恐怖谷比静态的更吓人。

如果你恰好看过《招魂 2》,那么下面这个画框狂奔的名场面,用以解释这种差别,或许再适合不过:

高能预警

左滑查看

图片来源:电影《招魂 2》

恐怖谷效应

可能与「认知失调」有关

这种导致我们心里发毛情绪不安的效应,究竟是大脑的什么机制, 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它可能跟我们对「未知」的恐惧有关,也可能和大脑「分类」方式有关,还可能和「预期与实际不符」的认知失调有关。

面对事物时,大脑习惯用认知中已有的具体事物来分类、解释我们所见的一切。

另一方面,当机器或者某个事物越像真实人类,越增加了大脑处理信息的不确定感,也影响到了大脑对事物的分类。

比如电影《终结者》中的施瓦辛格,由于受伤,他人类面孔下的机械遭到核心暴露,既唤起了我们对「未知之物」的恐惧,也激发了大脑的认知失调:

  • 这是人吗?

  • 它拥有生命吗?

  • 它有感情吗?

  • 它能理解我的感受吗?
  • ......

这是人吗?

它拥有生命吗?

它有感情吗?

图片来源:电影《终结者》

恐怖谷效应在灵长目动物身上也有发现,也许并非人类特有。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分别对被试猴子展示了「机器猴子」、「仿真猴子」、「真猴子」照片,记录它们对这些画面的注视时间。

注视时间长短直接反映了猴子对画面的喜好程度,时间越短越不喜欢。

研究发现,不论是猴子开心时的咕咕表情,还是恐惧时的呲牙表情,被试猴子对「仿真猴子」(也就是中间那两张)的平均注视时间,都明显更低。

从左至右依次为

机器猴子、仿真猴子、真猴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