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理疾病  包皮包茎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3-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病原体 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大肠杆菌为主。在首次发作的泌尿道感染中80%由之引起。致尿感染的大肠杆菌借助其P伞与尿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而黏附于上皮;其荚膜抗原(K抗原)具有抵抗细胞,抵抗补体对细菌的直接杀伤和溶解的作用;从而加强在组织内之存活;其菌体抗原(O抗原)产生之内毒素并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除大肠杆菌外其他较常见的细菌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及副大肠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有时由于应用抗生素或机体本身抗菌物质(如补体、抗体、溶菌酶)等的作用,细菌产生变化,即组织中的细菌细胞壁形成障碍,成为球浆体,此称为L型细菌。此时其毒力虽较原菌弱,但可在肾髓质高渗下存活,当宿主防御力下降时又可致病,这种L型菌常为慢性尿感染源之一。

  2.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最多见,即致病菌从尿道口侵入。并可经膀胱、输尿管、肾盂甚至达肾实质;其次为血行感染,此多发生于新生儿、婴儿。右结肠肝曲与右肾间有淋巴相通,故肠病变时致病菌还可经淋巴扩散至肾。邻近器官(如阑尾)或组织的病变也可波及尿。此外还可由于泌尿系器械检查、留置导尿而引起。

  3.小儿时期易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因素 女婴尿道短。男婴常有包茎或包皮过长;婴儿期使用尿布,尿道口易为粪便污染。小儿时期产生抗体能力差或IgA产生不足也利于细菌侵入。

  小儿时期较更多有泌尿系梗阻的解剖和功能异常(如膀胱输尿管反流、不稳定膀胱等),故易发生尿潴留或尿,而利于细菌生长。

  4.小儿时期泌尿道感染易引起肾瘢痕形成,尤当<5岁发生泌尿道感染,上尿感染时可致肾瘢痕形成,此不仅影响肾的正常生长发育,且其后可致发生高血压,少数还可影响肾功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