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男性心理

心理所开发中国人群嗅觉识别测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2-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嗅觉功能的减退和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如无法探知煤气泄漏等)。研究显示65岁以上智力正常的人群中,嗅觉功能低下者在4年内的死亡风险是嗅觉功能优秀者的2.5倍。同时,嗅觉损伤也是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病等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早的临床症状。以帕金森病为例,嗅觉损伤一般先于疾病诊断4-8年出现,已被明确列入帕金森病支持诊断标准及前驱期标志。此外,嗅觉损伤可以辅助预测患者从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尔兹海默病的转变。嗅觉异常还和症、重度抑郁等疾病相关。然而,人们对嗅觉损伤经常不自知,因此对嗅觉功能的客观评估十分必要。

  一般的,嗅觉功能可以从阈限(对气味的探测度)、分辨(区分不同气味的差别)和识别(再认闻到的是什么气味)三个递进的层面进行评估。较之阈限和分辨,嗅觉识别需要高级嗅觉加工阶段的参与,对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更为,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对气味的识别依赖于个体的经验,天然带有文化烙印。其他文化背景下使用的嗅觉识别测验,如美国大学嗅觉识别测验(UPSIT)、的嗅棒识别测验(SS-16)、日本人群嗅棒识别测验(OSIT-J)等,均包含当地特有而一般中国人群毫无经验的气味(如美国根汁汽水、香肠、日本扁柏等),难以直接应用于我国的临床实践。事实上,由于缺少文化适应的检测手段,我国临床工作中少有对嗅觉功能的评估。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类嗅觉实验室开发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嗅觉识别测验(CSIT, Chinese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它包含40种中国人群熟悉的气味项目,半年重测信度为0.92,与UPSIT持平,高于国际上其他的嗅觉识别测验,效标关联效度优秀,对嗅觉功能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更重要的是,中国受试者在CSIT上的正确率比在UPSIT和SS-16上的正确率平均高出15%以上。这一方面突显了CSIT的文化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如果使用UPSIT(美国开发)和SS-16(开发)来评估中国受试者,结果会显著低估受试者的嗅觉能力。介绍CSIT开发过程的文章近日已在Chemical Senses在线发表。

  CSIT为我国临床对嗅觉功能的客观评估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工具。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我国的疾病负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疾病的负担,也约占世界疾病负担的1/5。在中科院STS项目(KFJ-STS-ZDTP-032)的支持下,CSIT将根据使用场景逐步实现不同的测试形式,包括嗅棒(多人多次使用,一对一施测)、气味小册(单人单次使用,自助施测)、嗅觉测试仪器(多人多次使用、自助施测)等,服务于我国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疾患的筛查和鉴别诊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