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男性心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话语方式面临转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11-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时代是一个信息融通与资源共享的时代,其突出特征是感性发声、立场多样、互动频繁及信息碎片化。从话语角度讲,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话语方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育主体表达自身观点、思想或意见的方式。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心育话语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新发展为高校心育话语方式转向提供了可能。

  法国哲学家福柯把的本质看作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表现在拥有话语权状况上。新语境下,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元表达径,从而导致高校心育话语方式可能会从“一元主导”逐渐转向“多元主导”的局面。在雅斯贝尔斯看来,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是实现主体之间对话和平等沟通的条件。该概念的提出,使得社会科学在认识论方面出现了重大的转向,即从关注主体性和认知上的“主—客体”关系转向关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关系。一直以来,高校心育“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论道式”的话语方式在给予学生作为心育主体应有的尊重方面有待增强。新时代,高校心育“主客二分”的话语方式被消解,构建主体间性话语方式从可能变为现实。重新赋予学生与教师同等的教育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激发学生的反思,聆听他们真正的,给予每个学生表达话语的机会和,让学生真正成为心育的“主人”,从而构建师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平等与共生的主体间性关系。只有学生的心育主体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学生才会在心育过程中找到归属感,才能真正打开。

  新带来的心育话语权边界的延伸,其话语方式或隐或显地在传统和新之间游移。新时代社交的纵深发展,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话语表达机会与径,使其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受众客体转向主动加工信息的主体,而且因为新承载着海量信息资源,会大大溢出高校心育固有的边界,其的触角也延伸至高校范畴以外,这促成了心育话语权边界的无限延伸。新信息的共享性、即时性与立体性促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认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大学生借助新平台,其思想与行为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自主性也在发生变化。对高校心育而言,面对新时代的海量信息资源,如何去伪存真,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心育资源,使大学生保持认识,这是对心育工作的。高校需要以微信、微博、数字等新媒介,通过搭建大学生话语创新平台,设置有意义的话题或社会关注、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心理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反思、不断追问,达成思想和心理的融通和交流,使学生产生更多元和更具个性化的内心话语表达径。高校要主动应变,积极因势利导,通过在网络上设置心育园地或者留言台,以观点鲜明的心育主题来引领学生面对界的信息资源,为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寻找答案。高校通过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设置与新相关的心理课题,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和讨论,勇敢地敞开,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新带来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话语体系的冲突,对高校传统的心育话语方式提出了挑战。新时代改变的不仅是高校心育话语权主体,削弱心育的话语力度,信息的碎片化和多元化更是促使当下高校心育话语方式出现根本性翻转:大学生的话语表达从传统被动接受信息转向从信息海洋中有针对性和个性地攫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从被耳提面命式地教育转向逐渐追问和质疑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式教学方式;从传统单一的从学校或教师那里获取信息转向注重从新等多种径寻求信息资源;从传统的“授—受”话语表达转向以互动性、指向性和构建性为特征的话语方式,重在信息资源和关系的维持和重建等。构建高校心育话语共享机制是应对新时代高校心育话语方式转向的有效径。话语共享就是要回归到话语的本质,回归到人的本性。对于学生而言,要表达学生应该表达的话语;同样,教师要表达教师的话语,高校要表达高校自身的话语,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融通,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不替代他人话语,不他人话语,不拦截他人话语,正如一架运转良好的齿轮机构,互相咬合,互不分离,形成一个完整的作用合力,高校话语共享机制本质即是如此。只有在三者彼此平等、包容的对话和交流中实现以真正主体身份参与到心育过程中,地行使和共享心育话语,才能构建起平等的话语共享机制,以的话语方式应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