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男性心理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8-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看法: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的心理,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即通过课堂教学、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表述和评价等。

  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等。

  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即通过引导小学生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