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解读男人  她世界

推荐在家必读的一本经:《维摩诘经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1-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维摩经》的全称是《维摩诘所说经》,也有称为《不可思议经》,或称《维摩诘经》的。此经形成的年代大概在1-2世纪,是印度大乘佛教时期出现的经典这一,在印度颇为流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汉文本是后秦时期的鸠摩罗什翻译的,一共3卷14品。此经同时收录于藏文的大藏经,亦为藏传佛教一部重要的经典。

  据《开元释教录》介绍,此经在中国早有流传,从东汉至唐初,除鸠摩罗什译本外,还有7个译本:

  ⑦东晋支敏度还曾将支谦、竺叔兰和竺法护三译糅合为一,名《合维摩诘经》行世。

  主要注疏有东晋僧肇《维摩诘所说经注》10卷;隋慧远《维摩经义记》8卷,智顗《维摩经玄疏》6卷、《维摩疏》28卷,吉藏《维摩经玄论》8卷、《维摩经义疏》6卷;唐湛然《维摩经略疏》10卷,窥基《说无垢称经赞》6卷等。日本圣德太子曾撰《维摩经义疏》。此外,势范、凝然、凤潭等也各著疏钞流通。1928年,日本河口慧海将其译为日语刊行,题为《汉藏对照国译维摩经》。

  此经的主人公是居住在毗耶离(吠舍离)城的维摩诘,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在社会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而在佛法的见地方面也居于在家首位。维摩诘本是妙喜世界的补处,来到释迦摩尼佛的娑婆世界,客居此土,助佛扬化。他的活动范围,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所到之处无不以利益为己任,所以能在各阶层中有很高的。

  维摩诘智悲,他是一位常处居家,示有眷室田宅的大富。如经中所谓:“虽为白衣,奉持沙门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所以后来被誉为是“火中生莲”、在家不可思议的典范。

  从经的内容上看,不但一般人被他,即使是座下的诸大,一与论说,无不败下阵来,甚至连也辩论不过他。他大力发扬不可思议,所以能被人之所称扬、钦佩,所以能博得无垢称的尊称。

  此经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它用寓于象征意义的谈话形式,显示出大乘性空思想的极意,为同类经中艺术感染力较强的作品。后世把《维摩经》作为在家必读的佛教重要经典,而维摩诘也被看成是在家佛教理想的体现者。

  东晋僧肇在《维摩诘所说经注序》中称:“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极则以不二为门。”认为此即“不思议之本”。这四句是什么意思呢?

  “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的意思是说要证得之果则应万善俱修。只是万善俱修,不是不要因人、因地、因时等而有先后缓急的差异,这就需要般若权智为之分别筹划,因为“般若”能如实照见诸法真实相状,所以称为“实智”。并且不但能照空,而且能出空涉有,具有“行空不让,涉有不著”的善巧妙用。此也即是的“方便智”。所以万行,一定要以此二智为主。

  “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的意思是说一切功德,总不出六度(波罗蜜)所摄,所以,,以树立功德为根本,即以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般若为根本。

  “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的意思是说诸佛要化度的原因是由于被无明所,烦恼所,流转于,所以生起拔苦与乐的大慈大悲,一如《金刚经》所说:“所有一切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果没有大慈大悲之本怀,则不能发无上,当然也就不能成就佛果。

  “语极则以不二为门”的意思是说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皆如也”。即以无分别智观一切法不二为入门。总此四句为不思议之本,而佛之应化事迹,则以之差别,所以有不同之相现。

  此经了一般佛悟境的片面性,佛道的绝对境界,认为“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虽“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污泥”,此即“通达佛道”的真正“行”。又把“无言无说”、“无有文字语言”,排除一切等差别境界,作为不二的极致。

  《维摩经》所阐述的思想,从方法与形式来看与弥陀思想不同,但从究竟来说是一致的。因为往生弥陀后,化生,直到“花开见佛悟无生”才成就,只有证到“无生”才是究竟。因为诸法本不生不灭,若有生则有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证到无生法忍,证到般若实相,才是究竟。故后来人们有“自性弥陀,”之说,这大概也与《维摩经》的“心净国土净”有关吧!

  “净心佛土,自性弥陀”的理论实践者有很多,比如当代著名的比丘尼圆照,圆寂后金刚心不坏,她留下偈子说:“诸经都是密,行人不了义。一旦悟无生,方知苏悉地。”由此我也想到,很多不了解藏传佛教的人常把藏传佛教称为密,但是对于那些连汉传佛教经卷都看不懂、理解不了的人来说,汉传佛教何尝不是“密”?圆照在另一偈子中说:“自心自道场;自性弥陀自;自来自去自三昧;自证自金刚。”这不是一个“净心佛土”得成就的绝好吗?由此可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的。

  《维摩经》里还谈到男女性别论。在娑婆世界,当每一个人“呱呱”坠地出生时,便有了性别,或男或女,所以,就有了男女相。有了男女相,自然就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这就是说,男人与女人最好避嫌,敬而远之,不要多接触。男女一旦接触多了,日久生情,这个“情”字怎可了得?由情生欲,它是的根本。所以,《楞严经》说:“淫欲为根本。”据《瑜伽师地论》中说,中阴时,见有缘的父母在交溝,于是,就加入进去。对父亲生起爱欲就为女孩,对母亲生起爱欲就为男孩。这是因淫欲的说明,所以,应该断除淫根,以免。要断除淫欲,就必须男女相。如何男女相呢?从《维摩经·观品第九》舍利弗与天女的对话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是的,因为—切事物,无非因缘和合的幻现,哪里有—个实在的男相可得?哪里有一个不变的女相可取?从外相上看有男女相,而实无男女相可得。因为男女其体性空,所谓事相上有男女,般若理趣中实无有男女,是故佛在《维摩经·观品第七》中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这就是《维摩经》的男女性别理论。

  根据一般的观念,认为“女身不劣,男身为胜。”连孔夫子这样的贤人都说:“唯女人与难养也。”可想而知,生为女人的不幸!佛对男众时常说:“女人是男人垢,”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若对女众,则肯定会说“男人是女人垢。”《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中说:“若有国土,应以佛身者,观世音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以千百亿来,哪里有男女相?

  佛在《大般涅槃经》中谈到男女性别划分是:“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这是从法性即佛性上去区别男女,不是从缘起外相上去看。所以,身为女性不必自卑,只要能明白“诸法非男非女”的道理,能依佛所说去行持,弃毛病改除去女人八十四态,明见佛性,则是为男子,一定能成就佛道。

  《维摩经》以“不二”著称于世,提出“以无住本,立—切法”的旨,“以心净国土净”为的标准。“无住”这个名词运用很广,特别是对禅的影响很大。据《六祖坛经》说:禅六祖慧能大师在黄梅参礼五祖,写下“本无树,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法偈后,五祖弘忍大师为其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接了五祖衣钵。后来,六祖“以无念得智慧,以无著离烦恼,以无相证佛性”来说《六祖坛经》。可见,“无住”的思想对六祖的影响。

  “以无住本,立—切法”和《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者是一个意思,不过是文字表达不同。只有无住才是究竟,若说有住,则是法。又《维摩经》还以“深心是道场,直心是道场”来说明如何修心进道,达无乱之境。《维摩经》主张修心行,有了心就能达净佛土。

  《维摩经》与其它经典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经中的许多言论完全出人意料,比如《维摩经·佛道品》普光色身问维摩诘:“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维摩诘以偈答曰:智度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诚实男。”这纯粹是一个大的生活写照,度,不是只喊口号,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常在饶益一切,而不厌倦”,“虽摄一切,而不爱著,”“虽行无相,而度,”“知病故,不住无为;灭病故,不尽有为”,这就是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