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生理健康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铁设在行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3-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铁设在行动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铁设在行动

在渤海湾旁的唐山港,近一年来大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运输矿石的汽车少了,空气质量好了。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唐山港矿石铁路运输量较2017年增长了3.1倍,铁路运量占比从2019年底的2.6%升跃升至12.3%,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作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公转铁”的总体规划设计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唐山地区、天津地区“公转铁”作为攻坚重点,加强系统规划和专题研究,着力推进水铁联运、打通最后“一公里”, 助力专用线和物流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区域运输结构调整,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铁设力量”。

减碳,“公转铁”势在必行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关注的重点领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交通行业碳排放占比为28%。最新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资料显示,一列编组55辆的货运列车,载运量抵得上近百辆重载汽车,而能耗和排放量仅有重载汽车的1/7和1/1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东福也表示“铁路部门将对标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全面优化铁路货运布局,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口、进矿区、进物流园,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以适合铁路运输、需求量较大的货类为重点,推动大宗货物从公路转向铁路运输势在必行,推动“公转铁”是具体措施之一,也是运输结构调整的“先手棋”。

减碳,系统规划设计、标准研究先行

据中国铁设副总经济师李洪介绍,近年来中国铁设在国铁集团领导下,主动为运输结构调整当好“参谋官”,开展了全国铁路专用线、全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全国铁路物流基地、全国沿海港口金属矿石铁路疏运通路四项专题规划,相关规划正在逐步建设实施中。

2018年,国务院要求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中国铁设积极行动,围绕北京市绿色物流体系、天津港多式联运以及天津、唐山、邯郸、邢台地区钢铁和金属矿石等“公转铁”主战场的铁路集疏运通路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完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多条进港、进矿、进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的勘察设计工作,项目范围遍布东北、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天津等多个省市地区,目前多个项目已经建成并形成运力。

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出色的顶层规划研究能力,中国铁设编制形成了《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铁路物流中心设计规范》、参与编制了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铁联运货运枢纽功能区布设规范》等行业标准。

减碳,水铁联运打通“最后一公里”

唐山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汇集了全国13%的钢铁产能。巨大的钢铁产能带来了海量的铁矿石运输需求,每天往返于港口与企业间的汽车多达2万辆,不仅造成污染物排放及道路扬尘,而且消耗化石能源导致大量的碳排放。

2018年,国铁集团和唐山市政府委托中国铁设开展了唐山地区疏港矿石“公转铁”总体规划工作,由集团副总工程师秦宝来牵头,组建了多个项目团队,在全面调研唐山地区数十家钢铁企业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逐一落实了各铁路专用线的规划方案,并先后完成了9条专用线及多个枢纽配套工程设计任务。铁路专用线设计需统筹考虑港口、通道、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研究实现“水铁联运”, 为企业“量身定制”每一条铁路线,目的就是打通“公转铁”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项目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果:津西、港陆、东海等5条专用线已建成通车;唐曹线、七滦线整治等枢纽配套工程已建成开通;团瓢庄联络线即将开工建设;七滦线卑水线电化、曹南站装车系统改造等工程已完成可研;迁曹水曹联络线、昌港铁路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据秦宝来介绍,未来随着唐山地区规划铁路专用线全面建成开通,矿石疏港系统总能力将达1.6亿吨,基本满足钢铁企业疏港运输需求。

减碳,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李洪分析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交通运输领域客运方面主要体现在做好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构建便捷顺畅的轨道交通网,实现“人享其行”,大幅提升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占比。

中国铁设在轨道交通的研究中贯彻多网融合、交通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成立了城际、市域(郊)铁路专项研究组,承担了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上海、宁波等多个城市四网融合的规划研究工作,在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区地铁、支撑轨道上城市群的城际铁路、放射形的高铁网和市域(郊)铁路的“四网融合”,这些工作经验将在我国城市群以及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步推广,为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通讯员:卢达)

收藏

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