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魅力品位

刺破4根手指才能灌满的“血吊坠”,为何成了“辟邪”圣物?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2-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刺破4根手指才能灌满的“血吊坠”,为何成了“辟邪”圣物?

关注

01

不知道最近大家在逛电商平台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过这个东西:

它叫 “血吊坠”,就是一款磨砂的小玻璃瓶,有圆形和水滴形的,卖价大概是20元左右/每个。

虽然价格不高,但它宣传的“作用”可不小:挡灾,避厄,堪称“护身神器”。

当然,它要发挥作用的话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刺破手指,把鲜血挤进去,这样才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血吊坠”。

让人震惊的是,这种“血吊坠”竟然销量不菲,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血吊坠”,首页排名靠前的几家店铺,显示有4000余人付款,而销量排名榜首的店铺,月销量已达到1000+。

随便点进去,在商品的评论区,你就能看到大量买家晒出的成品图,文字和画面都堪称血腥。

传递的价值观也让人十分不能忍。

为了方便买家“放血”,有的商家还体贴地送上了针和吸管。

在商品询问区,有不少人向买家询问取血用量。

有人回复“我一个手扎了五六下”“扎了4个手指才满”。

而面对“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当心感染”这类关切的询问,有买家直接回复 “因为爱”

02

在目瞪口呆之余,很多人都想问上一句:

是什么人在买“血吊坠”?为什么要买这种“血吊坠”?

《济南时报》在相关报道中写到:

购买这类产品、做出自残取血这类行为的人,大都是心智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对这种猎奇行为充满着 好奇,甚至将其当作一种 炫耀方式。

这确实有据可依。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边缘系统与前额叶皮层神经网络发育并不匹配。

前者驱动情绪产生,在青春期期间快速发育;而后者发育相对较晚,主要负责提供合理判断和冲动控制,要到20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

这种不匹配会导致孩子冲动,叛逆,做出某些不理智的决定。

而在此时,孩子对社交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够“酷”,够“飒”,够“特别”。

如果他们认定某件事情能够实现这个目的,那么他们就很可能去尝试一下。

不只是制作“血吊坠”,他们还可能做出在手臂上刻字,甚至为了验证真爱而跳楼的举动。

03

当然,虽然青春期孩子比较冲动,但做出极端行为的也只是少数。更根本的原因则是他们觉得自己需要“付出”,才值得被爱。

购买并制作“血吊坠”的人把这种行为定义成“为了爱”,而有人就把这种爱形象地称为“ 富有牺牲精神的爱”。

这样的人,一般会认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是需要自己做出牺牲的。

比如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而委屈自己的需求;为了对方付出金钱和时间;为了对方改变自己人生的规划等等。

这样的想法,可能会一直延续到今后的婚姻关系中。

但是,用这样的方法来维持亲密关系是不明智的,它会造成两个后果:

第一,被牺牲的一方会失去自我,从而也失去了与对方平等对话的立场;

第二,如果一方总是做出牺牲,难免会期待另一方也付出同等的代价。而假如对方的付出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在这段关系中,他就会逐渐失衡。

在《巨婴国》中,武志红这样描述“中国式好人”,与“牺牲型的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他们用过度的付出和自我牺牲来积攒“道德成本”,通过让你内疚的方式,来让你“听我的”。

而这种付出和牺牲如果换不来内疚,无法让对方“听我的”,他的世界就崩塌了,他对家庭和亲密关系的信任感就崩塌了。

而形成这种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婚姻关系示范,让他们无法建立起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有句话说:“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

如果父母恩爱,孩子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不会自卑和贬低自己。

而父母良好的婚姻关系也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关系,如何面对冲突。

但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不佳,甚至迁怒到孩子,那么孩子就很难有足够的自信来爱自己,以及相信别人对自己的爱。

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爱情的美好想象往往就会寄托到电视、电影、小说中。而我们的小说、电视剧里描绘了太多亲密关系中伤害自己的“牺牲”,来建构冲突、推动情节。

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学习爱情的范本。

而对自己的不自信,则让他们把自己放在了“牺牲者”的一方。

04

所以,面对不够自信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下面10个相关行为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对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做出观察和判断:

1.生活中所有内容都和学业成绩有关。

2.学校频繁反馈孩子情况差,学业下滑严重。

3.回家不愿意提及学校的事 。

4.不愿意提及同学和朋友。

5.不愿意出门,喜欢宅在家里。

6.生活无规律,长时间睡觉,长时间不睡。

7.在学校或和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事件。

8.经常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说话。

9.精神萎靡不振。

10.无论哪种谈话内容,总是在反驳排斥。

如果你的孩子满足7条以上,那么一定要注意,这说明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已经下滑到了一个很严重的地步。

如何重建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家庭中需要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结成牢固的同盟,共同去爱孩子。

孩子既能从中感受的和谐温暖的爱,也能适时形成与父母的界限,对自己更有责任意识。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对未知的探索和成长中。

同时也能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对其和谐人格的形成和未来建立家庭都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建立对孩子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学校和社会中,大家经常以分数为孩子的唯一评价标准,这样就会让很多孩子无法看到和认可自己的价值。

确实,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孩子被单一价值观评价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常态,但在家庭环境中,我们可以更客观更多维度地去观察孩子。

孩子成绩不好,但足球踢得棒,画画画得好呀!

孩子身上有太多可爱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挖掘,这些都是值得去赞美和肯定的地方。

当孩子发现自己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和可爱之处的时候,他们就无需去付出更多,来换取别人对他的喜欢了。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确实,父母做得越正确,孩子离幸福就越近。

愿我们都做正确的父母。

●掌握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走入孩子内心,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要 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