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儿子爸爸丈夫

这位客家人被誉为“国叔”,却少人知晓!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0-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这位客家人被誉为“国叔”,却少人知晓!

孙中山因其对旧中国民主共和的巨大贡献,被国人尊为“国父”。而与其同时代,有一人与孙中山并肩作战,为支持革命倾尽家产,被时人誉为“国叔”却鲜为世人知晓,他就是广东大埔客家人徐统雄。

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在梅县松口公学与欢迎者合影

国父孙中山,国叔徐统雄

徐统雄(1886-1947),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客家人。家名港宜,原名洞云,结识孙中山后,成为忘年之交,孙中山认为"洞云"有遁世绝俗之意,遂为其改名为统雄。人们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据大埔县志记载:"徐统雄与孙中山先生交情甚笃,成为挚友、忘年交,时人对徐也常以'国叔'称誉。"

追随中山先生

1886年,徐统雄生于大埔县三河汇城,父亲是新加坡华侨,因家贫,16岁的他辍学赴新加坡随父经商。不久,便独当一面,独立经营7家商贸公司,成为当时海外颇有名气的华人富商。

1905年冬,孙中山赴南洋宣传革命,徐统雄认同其思想,积极支持革命。当1906年孙中山再次赴南洋宣传革命而驻新加坡时,徐统雄前往拜访,并由孙中山亲自介绍加入同盟会。

徐统雄原名徐港宜,字洞云,孙中山认为“洞云”有遁世绝俗之意,遂为其改名为统雄。自从认识徐统雄之后,孙中山每次到新加坡,食宿均在他家中。为了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徐统雄让母亲帮助照料孙科。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进行反袁斗争。为加强与南洋侨胞的联络,争取支持,中华革命党在新加坡成立支部,由徐统雄负责。当时,他在新加坡一带根据孙中山指示,协助邓仲元发动华侨为革命募集军饷30万大洋。并典卖了7间店铺及其资产,捐做革命经费。据《星岛日报》报道,他为了资助孙中山将7间店铺全部资产变卖。

为官和治家

1919年,“国叔”回国省亲,察觉出中国侨胞,每人船票一张,而女子的船费,则需比男子高一半。此不平待遇,形同勒索。遂向洋人船务公司提出严重抗议,几经交涉,终告成功。潮州人士,深感他仗义执言,解除民困,在新加坡八邑会馆门前,立碑记述,以记其功。

徐统雄在韩江治河处卸任时,仍存公款4000大洋,人家劝他设法销账,不必移交。他笑道:“我要赚钱的话,南洋7间商店早发财了!”遂将存款全数移交无误。

徐统雄祖屋德庆楼

其祖屋德庆楼是徐统雄手上盖的,房前屋后都是邻居的菜园、厕所,徐统雄有一次返家,地方官吏前往拜访,看见门前道路狭小,建议他出面向邻居割让土地,以扩大道路。他断然回绝说:“我们家乡人多地少,寸土千金。村民仅有一点生产资料赖以谋生,我不能损人利己,我家走走小路不要紧。”

1920年,汇城村徐宗族在英雅乡有租谷共300余市担,英雅乡民要求减租,徐姓乡绅不允,引起诉讼。适值徐统雄回乡,族人以为他有声望,请他出面,以达到打赢官司、阻止减租的目的。不料,他反而积极支持英雅乡民的减租要求,并规劝族人说:“祖公已死了几十年,我们子孙后代还可以不劳而获,享受这么久的优待,岂可不知满足!”

筹建最早的中山纪念堂

1925年,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他应邀回国任广东东路公路处兼韩江治河处处长、潮梅财政视察员。在任期间,他先后在三河坝镇集资于黄贡坝渡口兴建拦水石堤,以保护河岸;在三河坝城内增建避水所数间,以备防洪。随后,他担任广东省侨务委员会委员,为华侨谋福利甚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带领大埔华侨,集巨资兴建了全国第一家“中山纪念堂”(含中山公园)。

徐统雄还热心公益,对教育事业尤为关注。1915年,他和陈嘉庚等一起,在新加坡倡办华侨中学、南华女校,为发展华侨华文教育竭尽心力。1926年,在家乡与乡贤一起倡办三河联校(今三河镇小前身)和三河中学,致力甚巨。

1947年,已抱病在家的徐统雄收到大埔县中共地下党的一封信,内容是请他协助维持当地社会治安,他捧读再三,心情无比激动地说:“共产党还是了解我的平生抱负的。”不幸的是,徐统雄随即病逝,享年61岁。来源:微博@揭西随礼擂茶 四海游子,家的礼物:随礼汇揭西擂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服装设计师马可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