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保健  性爱保健

80后90后养老靠AI?想得倒是挺美是性爱机器人?还是机器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3-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80后90后养老靠AI?想得倒是挺美,是性爱机器人?还是机器人?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无人驾驶、攻克癌症、机器人养老、技术奇点、性爱机器人、,计算机主义……我们的社交上充满着这些五光十色、令人惊奇的话语。仿佛我们即将推开一扇门,门后就是物质充裕、技术发达的美好社会。所以,在我写的《80后、90后终将晚景凄凉》一文后,很多人反驳说:未来有机器人养老。

  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得很快,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人类,但是,行业有意无意的回避了“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测验,即通过问答来测试计算机是否具有同人相等的智力。这一实验至今仍是人工智能的最重要标准。

  现在有一些取巧的办法通过图灵实验,但那不足为凭。其实,有个并不是很准确,但简单有效的办法。AI技术有进步,肯定会马上用于手机,所以,现在Siri、小冰有多弱智,目前的人工智能离通过图灵实验就有多远。

  目前热门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本质上仍是仿生。回顾人类的仿生史,在没有搞懂原理的情况下的模仿,都是粗劣的。直到有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之后,人类才能在某些方面,和鸟、鱼一样。即便如此,扑翼飞机,这种更高效率的结构,仍是遥不可及的,人类在某些方面仍然赶不上自然在漫长时间中演化出来的结构。那么,在不了智能的原理的情况下,通过的模仿,获得大脑,这个间最复杂的结构的功能。这很难令人信服。

  前不久,的一家在线银行Nordnet,就准备把分析数据的AI员工炒鱿鱼,英国一家超市也解雇了一个上岗仅一周的导购机器人Fabio。在另一个AI的重要领域——自动驾驶,泡沫之声已经越来越大。归根到底,这是因为不管是在需要灵活性的数据分析上,还是导购时的沟通上,或者识别中的物体上,AI仍然比人类差太多。

  退一步看,即便AI获得突破,要养老当,AI还必须从屏幕上走出来。关于这一点,最近也有坏消息。

  本田的ASIMO是一款明星机器人,它诞生于2000年,是世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可双足行走的机器人,但是,在经历了7次迭代、18年的研发之后,由于希望渺茫,本田宣布停止研发。当然,本田表示,将把ASIMO积累的技术,用于研发帮助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人形机器人。

  不过,机器人照顾老人,不仅需要技术上达到,也必须在商业上可行。这就绕不过另外一个问题,价格。ASIMO的价格是,20万,这不是售价,仅是出租价格,还仅仅是一个月的租价。

  再来看看技术发展史上的价格规律。新技术的价格落入家庭负担范围之内后,“销售——研发”模式可以刺激新技术飞速发展,但在此之前,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机器人涉及电机、液压、传动、新材料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曲线,远远赶不上硅片,与汽车更类似。所以,机器人进入家庭,还为时尚早,甚至没有可见的时间表。

  所以,如果没有极小概率的,多领域同时天才般的、飞跃性的爆发,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是没办法给80后、90后养老的。

  对于技术程度的判断,简单的说,有两个维度,一是有序度,另一个是能耗等级。某种程度上,能耗才是技术文明的标志。人类这几十年最大的进步,是电脑。它提升了人类生活的有序度,但是,并没有怎么提升人类生活的能耗。

  一个中国家庭,在60年代,一个月的能耗大约8度电。现在,一个富裕的中国家庭,大约会消耗汽油150升,耗电300度,夏天更多,看起来能耗的进步很大。但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在60年代,就已经差不多达到这个能耗了。

  所以,从能耗角度,技术进步并没有那么快,有些方面,甚至在倒退。那么,总结一下,在有序度方面,随着摩尔定律耗尽,技术的发展已经慢下来,而在能耗上,人类的进展则从来都很缓慢。

  对未来20-50年左右的预测,算是短期预测,技术总是在短期内被高估,但是在长期又被低估,所以人们往往对较近的未来做出乐观预测。而且,人类在回头去看过去的预测的时候,往往强调那些实现了,比如手机、电脑、大屏幕,远程通讯,但却忽略那些没有实现的,这进而会造成一种,“过去的预测都实现了”的错觉。然后,依据这个并不存在的“定律”,人们满心欢喜的以为现在的预测,也一定会实现,对未来生活做出不切实际的期待。遗憾的是,这不会是事实。

  对中国人来说,除了一般意义上对技术的高估之外,中国人还着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曲线。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人的错觉。

  我曾对妻子说,我们小时候与父辈小时候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我们孩子现在的生活,与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又截然不同。对孩子来说,车、电视、空调、电脑、iPad完全是“自然之物”,是我们小时候想都想不到的。

  上海的第一条地铁于1993年开始运行,纽约的第一条地铁,则是1904年。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实现了电视实况转播,但一直到二战后也就是50年代,电视机才大量普及,而中国则要再等整整一代人,在80年代才得到普及。

  另一个生活的重要参照物是汽车,按照国际的标准,基本普及汽车阶段,大约为每千人保有250辆汽车。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进入普及阶段,欧洲落后了20年,50年代普及,至于中国,2016年的数据是千人保有量为140辆,正在进入快速普及期。

  美国人在上世纪初就有地铁,在30年代就普及汽车,在50年代普及电视,在80年代电脑进入家庭。现在的美国孩子到的技术产品,比如汽车、电视、电脑、地铁这些东西,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小时候都经历过。当然,提升肯定有,但却不是有与无的差别。

  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切变化都从80年代开始,所以,中国人的技术进步,实际上比其他国家要快很多。我们在40年间浓缩了其他国家上百年的历程,到的技术发展更快,自然会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速度做出更乐观的预测。

  注意,预测未来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最被忽略,最峰回转,但却在情理之中的部分来了。

  上世纪60年代与80年的人们,预测2000年,是一个物质丰富,技术发达的时代。现在比2000年还多发展了20年,中国P比2000年多了8倍,也就是说生产力增加了8倍。但是,上世纪80年代预测到了如今中国农村老人的社保才70块吗?预测到农村老人会因为养老、疾病吗?预测到凉山的孩子,不想回老家,因为回家不能吃肉了吗?预测到了在他们眼中近似科幻的大城市,却放不下留守儿童的一张书桌了吗?

  外国人的悲观预测则有很多,比如《美丽新世界》、《1984》、最新的美剧《使女的故事》等等。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朱迪·福斯特、马特·达蒙主演的《极乐空间》。影片讲述在未来的2159年,富人生活在无污染的人造空间站Elysium(极乐空间),而穷人则在废料成堆、人口过剩的地球上。的医疗仓,是技术高度发达的结晶,可以治疗一切疾病,但是,却闲置着不给地球上的人用。

  电影当然不能作为论据,但这不过是“朱门酒肉臭,有冻死骨”这个流传千年的诗句的科幻版本。但真实的历史也一直在证明这样一个定律:生产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社会生产力的分配。

  当社会的生产力在市场的导向下,投向进口红酒、奢侈品、豪车等高端产品;或在政策导向下,投向了军舰、高铁、国企;在教育领域,投向了高端的教育资源,投向了户籍居民,这个时候,发达的生产力,与一个留守的农民工孩子就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即便量子计算机出现了,人工智能成功了,机械、液压、纳米电动机、新材料也爆发式提升,机器人变得如同真人一样。在中,性爱机器人令人销魂;在工厂中,流水线机器人效率极高。但是,多年之后,你躺在床上,凭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那么,凭什么工厂生产的人形机器人,不是装上漂亮的外壳去当女郎,而是来给你做呢?那怕一个人要五个机器女郎陪着玩,而你仅仅只需要一个机器?这正如现在有人一年耗费百万医疗费,而新农合人均年支出只有400元。这也正如现在物质丰富、生产发达,但也仍然凉山的孩子们依然无法最基础的教育,教育资源四个字,对留守儿童仍是可望不可及。

  所有的技术,都必然运行在社会之中,所以,对未来的想象、预期,必然是社会之中的技术,而不是空想技术。实际上,社会的变化往往非常剧烈,能够抵消技术的发展。历史的车轮也并非都是朝前进,它有时候也会倒退,无情地碾压个体。

  有了的变化,有了市场经济,有了更多的,中国人才有今天的一切。一个最典型的反例就是,我们的隔壁邻居,至今没有享受到现代科技的红利,一顿肉,仍然是奢侈之物。

  其实,身边的现实早已的说出了这个道理:疫--苗之所以造们内心的恐慌,是因为人们担心技术不发达吗?我们都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

  所以,回到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养老问题,更关键的因素是社会发展,而不是技术。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指望技术一切,从来都是幼稚的想象。所以,人工智能不是未来的万能机器,养老这件事,80后、90后现在参与公共问题的态度,远比技术发展更加关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