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魅力品位

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是父母做的正确的决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是父母做的正确的决定

关注

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必须父母管着才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孩子从不积极主动的学习,怎么办?

是的,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那么,当我们在畅想“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时,都会想些什么呢?

1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被父母误解

很多父母会这样想:“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孩子可以自己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写作业、收拾书包,什么时候结束。最好一切都是自己完成,千万不要来问我,可以自己监督自己。在学习中不要抱怨,不要有情绪,这才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大人上班都不抱怨,为啥孩子做作业要抱怨呢?”

我们还希望孩子遇到越大的困难,越要迎难而上。在学习中,不断地被批评,却能坚持不断地向前进。

父母的这些诉求,也是我多年的经验所总结下来的。在这里,我不得不泼凉水了,这真的是一个奢望。

我今天为孩子说一句话,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孩子能进行独立的计划、独立的执行,他们能够自己进行监督,更加不意味着他们不抱怨,没有情绪,也不意味着他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知难而上的。

所以今天的首要任务是,让大家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真正表现。

我们要知道,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能力水平,不同的心理状态时,对“自己的事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你不能要求一个刚读一年级的孩子知道如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他还需要很多时间去适应,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很正常,有可能他回家以后,瞬间就忘掉了作业这件事,这时,父母应该采取方式去提醒他。而对于更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他自己的事的时候,他会不希望你来干扰他。

父母们应该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判断,才能知道在他的能力范畴内,是否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是否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2

怎样才算“是自己的事”?

父母要学会的"度"

什么才是“自己的事”呢?对于所有的孩子而言,“自己的事”意味着有这样三个特点:可选择、可完成、可承担。

第一,孩子有机会选择。比如说,孩子可以选择某一天去看,并且能选择看自己喜欢的书。在这些选择中,他会慢慢地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

第二,学习的内容是他能够完成的。因为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满足感,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

第三,他需要学会承担学习的结果。当一个孩子在作业、考试、阅读上面做的好,他接受表扬;做得不好,他也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承担责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才能够意识到,学习真正地和自己有关系。

在“可选择、能完成、会承担”这三个方面,父母通常对“能完成”这个部分做得不错,但“可选择”和“会承担”做得还不够好。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皇上不急太监急”。我们总感觉到,在“急”学习的人,好像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的研究中发现,孩子内心是在意学习的,但是,当看到妈妈比他更在意时,他就放松了。

他会慢慢地觉得,反正有妈妈替我操心,有她监督,有她提醒我,有她给我检查错别字,有她、有她、有她……渐渐地,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承担。当父母替代太多时,孩子没有办法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学习没有成为孩子自己的事,背后渗透的是独立性的缺乏。一个人的独立性,不仅仅会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很多地方。

如果孩子除了在学习上,在其他方面的独立性都很好,就需要关注他学习上缺乏独立性的原。我们需要思考:“他是否无法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是否在学习中挫败感很强,没有办法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呢?”这是我下面会谈到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3

每个孩子都能被激发学习热情

只是需要父母的正确帮助

有的父母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住几天最好的酒店,再住几天最破的酒店,然后问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这是在用学习道路上的物质获得,来代替了精神满足,我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

我所提到的,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不是让他们去对比学习结果的好坏带来的差别,而是让他们体会取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可以去选择,让他们可以作主。但同时,也需要给孩子提供帮助,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选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体会一下这两种说法:“来,我帮你选择,我替你选了”或者“我来告诉你,选A可能是会怎么样,选B可能是会怎么样”,后者我们提供了帮助,又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和前者是完全不同的。

4

在学习这件事上

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

1、倾听孩子抱怨,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过程中想要放弃的念头肯定有过上千万次,因此孩子会抱怨。

孩子们能够在你面前抱怨学习,那说明他把你当成自己人了,所以我们不要害怕给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听孩子抱怨,该怎么听呢?

当一个孩子说:“我特别不想写作业。”我们不是要告诉他:“好,我们不写了。”而应该说:“哦,特别累对不对?我知道你特别不想,我能感受到你不想,你给我讲一讲你有多不想。”

这附和了孩子的情绪,但是表达的是父母自己的观点,并没有放纵他可以不写了。而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也会继续做那件在抱怨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如果他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和家人进行这样的抱怨时,他就不再和家人说话了。当一个孩子不再愿意和你说话时,你和他谈学习、谈吃饭、谈他最喜欢的电子游戏,他都不会理你了。

所以,爸爸妈妈要帮助他们有机会去抱怨,把他的负面情绪都释放出来。

2、做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助手,而不是代替他完成

帮助孩子们去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很重要,所有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助手,但是,不是去替代他,而是去帮助他完成。

我们要给孩子承担后果的机会,很多情况下,我们比孩子还要害怕听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在家不想完成困难的任务,父母会在家里放狠话:“我不会管你了,你就这样去吧!”

但是又特别担心孩子在老师面前丢脸,然后就亲自动手做,帮孩子完成。我们会发现,学习的任务变成了是由父母在承担责任,那么孩子怎么能体会到自己承担着学习的责任呢?

3、当孩子承担结果时,我们要给予陪伴,一起分析问题

我们要让孩子去承担结果,并不意味着,我们让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事情的结果。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不做作业,被老师批评了,我们怎么帮助他?首先,我们肯定不能嘲笑他,比如常见的这样说“你看你不做作业吧,被老师批评了吧?”冷嘲热讽谁都会,但完全不能帮助到孩子。

我们首先要说的是:“哦,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对吧?心里特别难过吧?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帮助他一点点地去分析,特别记住的是,真诚,特别记住的是真诚。

5

如何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的内涵是不同的,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去激发和帮助孩子,让他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情。

读一二年级的孩子

在孩子一二年级时,我特别建议父母们回家后,先要问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即使你已经收到了老师的通知。而不是你告诉孩子,他今天需要做什么作业,这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当你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对于你来说,你会通过这个提问关注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也才会记录每天回家应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知道每天的作业是什么,然后能够按时完成,这已经很好了。

读三四年级的孩子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开始帮助他们去做一些计划。

比如说新学期初可以问孩子:“来,你知道妈妈希望自己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进步,到这学期末,对于我的工作要做成什么样,我有这样的考核标准。你呢?你希望到这学期末,你的学习、作业和考试,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挑战是最大的,比青春期的孩子还大。孩子在一二年级,父母对他们帮助很多,到了三四年级有很多父母想放手,但是如果放得过猛了,孩子就突然从什么都有人管,到不被管的状态,他就会失控。

所以父母要慢慢地撤下来,不能想当然地觉得孩子突然就会了。给孩子时间一步一地来,从最开始时,他要估计自己完成今天的语文作业要多少时间,然后去实践,检验是不是在自己预估的时间内完成的。

三四年级的困难很多也很集中,这个阶段的他们,开始有一点点想要掌控的欲望,又要在学校里面对师资的变动,学习的内容又和一二年级有了很大的差别,同时父母还在往外撤。

这些环境变化都纠葛在一起,所以,学习、父母和孩子之间比较焦灼的关系,往往就在这个阶段发生了,而不在青春期,这里父母一定要关注好自己的节奏,要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小学阶段,把学习习惯的问题、自主学习的事解决了,学习方法的问题可以放在后面。因为大家会发现,到了青春期,会出现好多非学习的问题,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斗争。

所以,父母们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好的。

推荐大家学习一下“兰海给孩子们的心理成长课”:孩子,有人听到你,将中小学生最为焦虑的15大成长烦恼浓缩成15节音频课程,帮孩子化解成长困扰,了解自己“不想学习”“怎么都考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方式去解决,也帮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孩子,更好地跟孩子沟通。

iOS用户请下载APP“兰海说成长”进行学习

兰海说成长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